在2022年國際能源總署IEA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溫室氣體的碳排放量中,建築部門占了近四成,而建築物的全生命週期碳足跡,包含了建築物能源使用部分的「使用碳排」以及建材製造運輸與施工的「蘊含碳排」。其中建築日常使用的營運碳排碳排佔28%,而建築在興建、維修與拆除中的建材製造、運輸、施工等過程中所產生的的蘊含碳排約佔9%。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已經在2022年建立了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將使用碳排納入評估,奕峰建材也參與過相關講習,而本次要談的低碳(低蘊含碳)建築標示制度則是接續補足蘊含碳排的評估方式。透過這兩個標示的雙軌評估方式,讓建築從設計階段到使用階段都做好建築減碳,以朝我國2050淨零碳排路徑前進。
建築的蘊含碳排包括建築生產運輸、施工過程、修繕、拆除廢棄等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在所有建材中,水泥與鋼筋的碳排較高,是達到降低蘊含碳目標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國的目標是未來以十年為一檢核點,依序要求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築的使用碳排要達到近零碳,美國加州要求在2035年建材蘊含碳排需要做到減碳40%,顯示建築的減碳已是勢在必行,在這樣的減碳目標下,未來蘊含碳排的佔比將來到50%,其中從搖籃到竣工(A1-A5)將會佔30%。
在過去想到碳盤查,多半會想到ISO14067的產品碳足跡盤查方式,但工程的碳盤查受到基地不同、過程複雜、建材選用不同等原因,若使用ISO14067的事後計算方式過程複雜且評估費用相當昂貴,因此並不適用ISO14067的盤查方式。
我國低碳建築評估方法是依照EN15978(2011)所建議的全生命週期計算邊境,扣除已被建築能效評估系統納入評估的B6(能源使用)、B7(水資源使用)的使用碳排後,共計14個必要項目。依照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製成的碳足跡資料庫,可以涵蓋A1-A4搖籃到工地的部分,A5-C4的十個項目則採用模擬情境法,以利設計階段的運用。
蘊含碳排的佔比看似不高,大約只佔建築部門碳排中的四分之一,但當建築的使用碳排隨著我國在2022年推出建築能效評估系統與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將建築的使用碳排納入評估的要求降低後,我國的建築節能率將從綠建築的20%做到節能50%的近零耗能建築,再透過再生能源的補足達到真正不排碳的淨零建築。此時蘊含碳排的佔比就會隨之上升,將會從目前的25%左右大幅上升一倍至50%,因此如何透過低碳建築評估制度來降低建築的蘊含碳排就是未來如何降低建築全生命週期碳排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