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台灣永續建築價值與節能建築趨勢論壇」中,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曾鈞敏處長指出,公共工程每年預算達數千億元,其中許多與建築相關。由於公共工程涵蓋政府辦公廳舍、公共住宅、醫療設施與學校建築等多類型建築,若能率先導入減碳設計與建材,可有效創造產業帶動效果。
曾處長強調,政府不僅要制定政策,更要以實際工程落地做出示範。這意味著從預算編列、計畫核定、規劃設計、發包施工到完工驗收的每一階段,都應將「全生命週期碳排考量」納入審查與執行標準。
這種策略性引導,將逐步轉化為對民間建築產業業者與設計單位的實質壓力與動能,推動市場全面向低碳與高效能建築轉型。
曾處長在論壇中進一步說明,未來公共工程須全面導入節能減碳觀念,從「設計階段即考量維護與管理」,讓建材的耐用性與生命週期更長,進而降低替換頻率與運維成本,同時減少碳排。
減少建築碳排的具體作法:
減碳材料:如使用再生建材、低碳建材等
低碳工法:如模組化施工、乾式施工技術
節能設計:涵蓋外殼隔熱、自然通風、遮陽設計等
然而,曾處長也坦言,部分機關對於如何尋找具體可行的減碳方案仍感困難,故公共工程委員會正編撰減碳工法與材料的應用指南,並透過平台媒合機制,協助業界與設計單位有效對接需求與資源。
這些政策將有助於落實建築減碳勢在必行:從2050淨零目標談台灣建築的轉型契機中提到的2050政策路徑,也為建築材料供應端創造更多技術與產品導入的可能性。
面對未來建築對減碳的明確需求,奕峰建材已積極導入符合政策導向的節能建材與系統。其中,奕峰高架屋頂隔熱系統能在屋頂創造空氣流通層,有效降低熱傳導與建築冷房負荷,達到被動式節能的目的。
該系統採用的義大利 EternoIvica 高架基座,符合高承重、抗候與快速安裝等條件,具備「維護便利」、「可快速施工」、「可回收性佳」的效果。能在建築外殼實現「隔熱、遮陽、減碳」三位一體的設計效果。這些系統應用也符合建築外殼節能與被動式設計:降低碳排的第一道防線所探討的外殼節能策略。
我們也將探討這類系統如何符合綠建材標章與低碳建築標示制度,請參考綠建材的轉型角色:從材料碳揭露到建築低碳標示制度。
公共建築的推動,不僅是實踐2050淨零政策的關鍵起點,更是產業結構轉型的槓桿點。政府藉由全生命週期設計思維與法規導引,結合產學界材料創新與施工工法改善,將使台灣建築真正踏上永續轉型之路。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建築外殼如何透過被動式設計手法,降低使用階段能耗,實現節能與舒適兼具的永續建築理念:建築外殼節能與被動式設計:降低碳排的第一道防線